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二)

http://www.hteacher.net 2018-10-16 13:52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七章附则

第七十二条【实施时间】本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3)内容详解

《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四个方面规定了相关主体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并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

在家庭保护方面.明确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作为义务主体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义务。包括监护和抚养的义务、保障其身心健康的责任、家庭指导责任、保障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等。

学校保护指教育保护.即学校保障“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并“促进未成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社会保护包括与社会相关的方方面面,社会保护的义务主体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因为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

司法保护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在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司法部门要提供法律保护:另一方面是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保护措施。

本章规定的法律责任也规定承担未成年人保护义务的主体,如果不能履行自己的义务.要根据相应的违法情况,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性质与地位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关系密切,两者实质上都着眼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旨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的责任主体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部门。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基本结构与内容(1)基本结构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共有八章57条,包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正、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

(2)主体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并于1999年11月1日实施。2012年10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

第二条【预防重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第三条【综合治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

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条【政府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职责是:(一)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规划:

(二)组织、协调公安、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三)对本法实施的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四)总结、推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经验,树立、表彰先进典型。

第五条【研究重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第二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第六条【预防犯罪教育】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第七条【预防犯罪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第八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司法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应当结合实际,组织、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

学校应结合实际举办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应将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九条【法制教育】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学校根据条件可以聘请校外法律辅导员。

第十条【监护人责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结合学校的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

第十一条【宣传教育】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应当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二条【职业培训】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准备就业的未成年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应当将法律知识和预防犯罪教育纳入职业培训的内容。

第十三条【法制宣传】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

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第十四条【禁止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 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 不良行为。

第十五条【烟酒预防】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第十六条【旷课及夜不归宿处理】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 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 父母或监护人人 所在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七条【制止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八条【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对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人身安全。

第十九条【不得脱离监护】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第二十条【禁止放弃监护职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

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第二十一条【离异双方对子女有教育的义务】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

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继父母、养父母的职责】继父母、养父母对受其抚养教育的未成年继子女、养子女,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预防犯罪方面的职责。

第二十三条 【学校不得歧视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

第二十四条【共同矫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培训等活动,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教师、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第二十五条【违规教职员工处理】对于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或者品行不良,影响恶劣.不适宜在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予以解聘或者辞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中小学校附近禁止开办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禁止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禁止开办上述场所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对本法施行前已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上述场所的,应当限期迁移或者停业。

第二十七条【加强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安管理】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安管理。及时制止、处理中小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维护中小学校周围治安的工作。

第二卡八条【暂住未成年人规定】公安派出所、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掌握本辖区内暂住人口中未成年人的就学、就业情况。对于暂住人口中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应当督促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进行有效的教育、制止。

第二十九条【不得教唆、胁迫、引诱】任何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提供条件。

第三十条【对出版物的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内容.不得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第三十一条【对出租、出售出版物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电子出版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方式提供前款规定的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及其信息。

第三十二条【对媒体节目的规定】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文化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以及各类演播场所的管理。第三十三条【对营业性歌舞厅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对于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上述场所的工作人员可以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第三十四条【严重不良行为】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严重不良行为处理】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十六条【工读学校】工读学校对就读的未成年人应当严格管理和教育。工读学校除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与普通学校相同外,应当加强法制教育的内容,针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矫治工作。

家庭、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在工读学校就读的未成年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得体罚、虐待和歧视。工读学校毕业的未成年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同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享有同等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第三十七条【治安处罚】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因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第三十八条【刑事处罚】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第三十九条【收容教养规定】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养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或者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 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歧视。

第五章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第四十条【遵纪守法】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第四十一条【被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保护】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未成年 人保护组织或者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请求保护。被请求的上述部门和组织都应当接受,根据情况需要采取救助措施的,应-3先采取救助措施。

第四十二条【侵害行为报告】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本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受理报告的机关应-3及时依法查处。

第四十三条【保障未成年人举报行为】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3加强保护,保障其不受打击报复。

第六章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四+四条【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原则】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

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第四十五条【审判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少年法庭进行。

对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四十六条【犯罪未成年人教育】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未成年犯在被执行刑罚期间,执行机关应 当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对未成年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第四 十七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的职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对因不满十六周岁而不予刑事处 罚、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或者被判处非监禁刑罚、被判处刑罚宣告缓刑、被假释的未成年人,应当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协助司法机关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教 育、挽救工作。

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可以聘请思想品德优秀,作风正派,热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离退休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协助做好对前款规定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八条【学习、就业不受歧视】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宗美琦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资格证国考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综合素质》类比推理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综合素质》教育统计与测量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综合素质》传统文化常识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外美术鉴赏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外著名音乐家及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综合素质》外国近现代科学成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